免费另类小说,无码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,国家一级黄片,双飞视频

兩廣瘤足蕨

跳轉(zhuǎn)到: 導(dǎo)航, 搜索

兩廣瘤足蕨
Liǎnɡ Guǎnɡ Liú Zú Jué
兩廣瘤足蕨
別名  
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。主流行性感冒
英文名  
始載于  
毒性  
歸經(jīng)  
藥性
藥味

種中文名:兩廣瘤足蕨

種拉丁名:Plagiogyria liankwangensis Ching

科中文名:瘤足蕨科

科拉丁名:Plagiogyriaceae

屬中文名:瘤足蕨屬

屬拉丁名:Plagiogyria

國內(nèi)分布:產(chǎn)于廣西(平南縣,徭山)、廣東(英德縣、滑水山)。

命名來源:[Acta Phytotax. Sin. 7(2): 142.pl. 32: 1. 1958]

中國植物志:2:093

藥用價值

【拼音名】 Liǎnɡ Guǎnɡ Liú Zú Jué

【來源】

藥材基源:為瘤足蕨科植物兩廣瘤足蕨的根莖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lagiogyria liankwangensis Ching[P.intermedia C.Chr.]
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凈,去須根與葉柄,曬干或鮮用。

【原形態(tài)】根莖圓柱形,高約5cm,粗3cm,直立。葉草質(zhì),干后綠色,營養(yǎng)葉柄長20cm,三角形,棕禾稈色;葉片長35cm,寬16cm,狹長圓形,基部不變狹,頂部為羽狀深裂;羽片約15對,互生,相距2.5cm,平展,向上稍斜升,披針形,不呈鐮刀狀,基部1對長同于上面各對,無柄,長7-9cm,寬1.2cm,漸尖頭;葉片頂部的羽片漸短,合生,頂生羽片1枚比其下面的稍長,基部略為淺裂,邊緣通體有波狀短齒牙。葉脈平展,大部分叉,兩面明顯。孢子葉遠較營養(yǎng)葉為高,柄長30-40cm,葉片長30cm,羽片長5-8cm,寬約3cm,線形,有明顯的小柄,鈍頭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900m的林下溪邊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廣西。

性味】微苦;涼

【功效分類】清熱解毒

【功能主治】 清熱解毒。主流行性感冒
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
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
關(guān)于“兩廣瘤足蕨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(xué)百科條目

個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作
導(dǎo)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