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罐子根
A+醫(yī)學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倒罐子根 | 中藥圖典 |
倒罐子根 Dǎo Guàn Zi Gēn |
|
---|---|
別名 | |
功效作用 | 止血;解毒。主咯血;痢疾;咽喉痛 |
英文名 | Osbeckia opiparar C.Y.Wu et C. Chen |
始載于 | |
毒性 | |
歸經 | |
藥性 | 平 |
藥味 | 甘 |
【拼音名】 Dǎo Guàn Zi Gēn
【英文名】 Osbeckia opiparar C.Y.Wu et C. Chen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Osbeckia opipara C.Y.Wu et C.Chen
采收和儲藏:秋后采挖,洗凈切片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 灌木,高0.3-1.2m。莖四棱形或稀六棱形,被平貼的糙伏毛或上升的糙伏毛,葉對生或有時3枚輪生;葉柄長0.5-1cm,密被平貼糙伏毛;葉片堅紙質,卵形至卵狀披針形,長5.5-11.5cm,寬2.3-3cm,先端漸尖,基部鈍或圓形,全緣,具緣毛,兩面被糙伏毛、微柔毛及透明腺點;基出脈5。稀疏聚傘花序組成圓錐花序,頂生;花萼長約2.3cm,長壇形,外面被刺手狀有柄星狀毛及微柔毛,裂片4,長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,長約1.1cm;花瓣4,深紅色至紫色,卵形,長約2cm;雄蕊8,花藥具長喙,藥隔基部微膨大,末端具刺毛2;子房半下位,4室,先端具一圈短剛毛,上半部被疏微柔毛。蒴果長卵形,為宿存萼所包,宿存萼長壇狀,中部略上縊縮,長1.4-2cm,被刺毛狀有柄星狀毛?;ü?-9月。生于海拔250-800m的山坡、山谷、水邊、路旁、疏林中或灌木叢中。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及臺灣、廣西、貴州等地。
【性味】 味甘;微;性平
【用法用量】 內服:煎湯,6-15g;或泡酒。
【摘錄】 《中華本草》
|
出自A+醫(yī)學百科 “倒罐子根”條目 http://m.yibo008.com/w/%E5%80%92%E7%BD%90%E5%AD%90%E6%A0%B9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
關于“倒罐子根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