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韭菜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山韭菜 | 中藥圖典 |
山韭菜 Shān Jiǔ Cài |
|
---|---|
![]() |
|
別名 | 黑花野韭、長生草、不死草、野韭菜、野麥冬、書帶草、黑花韭 |
功效作用 | 散瘀止痛。作菜食可健脾養(yǎng)血,強(qiáng)筋壯骨。 |
英文名 | all-grass of Blackflower onion |
始載于 | 《云南中草藥》 |
毒性 | |
歸經(jīng) | 脾經(jīng)、肝經(jīng) |
藥性 | 平 |
藥味 | 甘 |
山韭菜,中藥名。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星韭的全草。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。具有活血散瘀,祛風(fēng)止癢之功效。《滇南本草》:“作菜食,能養(yǎng)血健脾,強(qiáng)筋骨,增氣力。連根搗汁,治跌打損傷,敷患處;根同赤石脂搗爛,曬干為末,擦刀斧傷,生肌長肉,神效。此刀傷之圣藥也?!?/p>
目錄 |
基本信息
中藥名 山韭菜
別名 長生草、不死草、野韭菜、野麥冬、書帶草《滇南本草》,黑花野韭《中藥大辭典》,黑花韭(云南)。
拼音 shan jiu cai
原植物 Allium wallichii Kunth
科屬分類 百合科
藥用部位 以植物的全草入藥。
功效分類 祛瘀藥;止痛藥。
附注 植物描述,詳見詞條:多星韭
中藥藥性
性味歸經(jīng)
味辛;甘;性平?! ?/p>
功效主治
活血散瘀;祛風(fēng)止癢。跌打損傷;槍傷;蕁麻疹;牛皮癬;漆瘡。
用法用量
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各家論述
⑴《滇南本草》:“作菜食,能養(yǎng)血健脾,強(qiáng)筋骨,增氣力。連根搗汁,治跌打損傷,敷患處;根同赤石脂搗爛,曬干為末,擦刀斧傷,生肌長肉,神效。此刀傷之圣藥也?!?/p>
⑵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“拔異物,止癢。主治異物入肉,漆瘡,蕁麻疹,瘧疾,牛皮癬?!薄 ?/p>
藥材來源
品種考證
《滇南本草》云:“生山中,形似家韭,其葉稍大?!奔粗冈摲N而言。
藥材基源
為百合科植物多星韭Allium wallichii Kunth的全草?! ?/p>
產(chǎn)地溯源
產(chǎn)于西南及湖南、廣西、西藏等地?! ?/p>
其它相關(guān)
集解:《滇南本草》:“四時(shí)長青,不畏霜雪,不落葉,作盆景佳?!?/p>
|
出自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“山韭菜”條目 http://m.yibo008.com/w/%E5%B1%B1%E9%9F%AD%E8%8F%9C 轉(zhuǎn)載請(qǐng)保留此鏈接
關(guān)于“山韭菜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