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射狀角膜切開術
A+醫(yī)學百科 >> 放射狀角膜切開術 |
放射狀角膜切開術(RK):最早見于19世紀末期的眼科文獻,1974年~1979年前蘇聯Fyodorov對這一手術的發(fā)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,獲得了滿意的矯正效果,在世界各地發(fā)展較快,我國1978年開始普及,目前有一些醫(yī)院還在做這種手術。該手術的原理是用鉆石刀在角膜的前表面旁中心區(qū)及周邊區(qū)作深層的放射狀層間切開,使眼壓作用減弱,從而使角膜的中央部分變得扁平,降低其屈光力,近視狀態(tài)隨之減少或完全被矯正。該手術可以作為治療近視的一種手段,但目前還不夠完善,預測性差,術中術后的并發(fā)癥等影響遠期療效。最近有微小RK手術的報道。
手術適應癥:年齡18歲~50歲;近視度數穩(wěn)定2年以上;屈光度-2.00D~-6.00D的近視;矯正視力達1.0以上;無任何眼疾者。手術并發(fā)癥較多,如眩光、視力波動、過矯、欠矯、角膜損傷等?! ?/p>
目錄 |
適應癥
1.年齡18~20歲以上,近兩年屈光度增加<2.0D者。
2.屈光狀態(tài) 屈光度-2.00D~-6.00D。
3.職業(yè) 對從事劇烈運動、飛行員、消防、會計及微機操作等職業(yè)者,應慎重考慮手術。
4.除外眼部有關疾病,如干眼癥、角膜病、白內障、青光眼、低眼壓、感染性眼部病變及嚴重眼內病變等。
5.心理異常者,應慎重手術。
術前準備
1.小瞳孔及散瞳電腦和檢影驗光、眼球運動檢查、眼壓測量、外眼檢查、裂隙燈顯微鏡檢查及眼底檢查等。
2.角膜曲率計及計算機輔助角膜地形圖檢查。
3.角膜厚度測量。以超聲角膜測厚儀檢查結果較為精確。
4.A超眼球前后軸長測量。
5.鞏膜硬度、前房深度、角膜內皮細胞及角膜觸覺檢查等?! ?/p>
手術步驟
1.術前1小時1%匹羅卡品縮瞳。
2.表面麻醉 應用0.5%地卡因或0.4%表面麻醉劑滴瞳,5分鐘1次,共3次。
3.開瞼器開瞼。
5.以視軸為中心,用視區(qū)定位標記器定中央視區(qū)。
6.切口標記器定切口數量及位置。
7.用鞏膜固定器固定眼球,鉆石刀沿切口標記垂直切開角膜厚度達90%~95%。
切開前角膜,表面不能過干或過濕,以減少阻力并避免上皮磨損。切口順序以90°~270°;0°~180°對稱切開??蓪⒔悄こ暅y厚最薄處安排在最后切開,以免早期切穿,影響手術進行。
8.全部切口完成后,用平衡鹽溶液沖洗切口,以去除上皮碎屑。
并檢查每條切口的深度,了解是否有小穿孔。
9.術畢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2萬單位和地塞米松2.5mg,加眼墊包眼。為減輕注射時或注射后疼痛,可在藥液中加入2%的利多卡因0.5ml?! ?/p>
術中注意事項
1.眼球應良好地固定。
2.切開時運刀要平穩(wěn),切口成直線。
3.鉆石刀足板應與角膜面保持垂直位,以保癥切口深度一致。
4.一旦切穿,應立即停止運刀,微小穿孔可自行封閉,如房水外流過多,前房變淺,眼壓偏低時,應停止手術,縫合切口。以后視恢復情況行再次手術或行準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除術?! ?/p>
術后處理
1.術后每日換藥,檢查眼部情況及視力,驗光查看屈光狀態(tài),如為欠矯可適當加壓包扎并用皮質類固醇眼水點眼,輕度過矯不必特殊處理,明顯過矯者可口服醋氮酰胺及匹羅卡品眼水或噻嗎心安眼水點眼。
2.疼痛明顯者,可局部應用短效散瞳劑減輕睫狀肌痙攣,亦可同時口服鎮(zhèn)靜止痛劑。
3.定期復查。
4.術后應避免對抗性較強的劇烈活動,如拳擊、足球等。
關于“放射狀角膜切開術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