柚皮
A+醫(yī)學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柚皮 | 中藥圖典 |
柚皮 Yòu Pí |
|
---|---|
別名 | 柚子皮、氣柑皮、橙子皮、五爪紅、化橘紅 |
功效作用 | 化痰,消食,下氣,快膈。治氣郁胸悶,脘腹冷痛,食滯,咳喘,疝氣。 |
英文名 | pericarp of Pummelo |
始載于 | 《唐本草》 |
毒性 | 無毒 |
歸經(jīng) | 脾經(jīng)、腎經(jīng)、膀胱經(jīng) |
藥性 | 溫 |
藥味 | 辛、甘、苦 |
【柚皮的功效介紹】:
柚皮 (《唐本草》)
【異名】柚子皮(陶弘景),氣柑皮、橙子皮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
【來源】為蕓香科植物柚的果皮。
【動植物形態(tài)】柚 常綠喬木,高5-10m。小枝扁,幼枝及新葉被短柔毛,有刺或有時無刺。單身復葉,互生;葉柄有倒心形寬葉翼,長l-4cm,寬0.4-2cm;葉片長橢圓形或闊卵形,長6.5-16.5cm,寬4.5-8cm,先端鈍圓或微凹,基部圓鈍,邊緣淺波狀或有鈍鋸齒,有疏柔毛或無毛,有半透明油腺點?;▎紊驗榭偁罨ㄐ颍干?,白色;花萼杯狀,4-5淺裂;花瓣4-5,長圓形,肥厚;雄蕊25-45,花絲下部連合成4-10組;雌蕊1,子房長圓形,柱頭扁頭狀。柑果梨形、倒卵形或扁圓形,直徑10-15cm,檸檬黃色。種子扁圓形或扁楔形,白色或帶黃色?;ㄆ?-5月,果熟期9-11月。
【采集】秋末、冬初收集,剖成5~7瓣。
懸起曬干或陰干。
【藥材】干燥果皮,多為5~7瓣,少有單瓣者。
伸長后的皮片直徑約為25~32厘米,每單瓣長10~13厘米,寬5~7厘米,厚0.5~1厘米。
皮片邊緣略向內(nèi)卷曲;外表面黃棕色或枯黃色,有時呈微金黃色,極粗糙,有多數(shù)凹下的圓點及突起的油點;內(nèi)表面白色,稍呈棉絮狀。
質(zhì)柔軟,有濃厚的柚子香氣。
主產(chǎn)四川。
此外,江西等地亦產(chǎn)。
【化學成分】參見柚條。
【性味】辛甘苦,溫。
①《唐本草》:味甘。
②《本草求原》:苦辛。
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性溫,味辛苦甘,無毒。
【歸經(jīng)】《四川中藥志》:入脾、腎、膀胱三經(jīng)。
【功用主治-柚皮的功效】化痰,消食,下氣,快膈。
①《列子》:已憤厥之疾。
②陶弘景:下氣。
③《綱目》:消食快膈,散憤懣之氣,化痰。
④《四川中藥志》:解酒毒,治腎臟水腫,宿食停滯,濕痰咳逆及疝氣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;或入散劑。
【宜忌】《四川中藥志》:孕婦及氣虛者忌用。
【選方】①治冷腹痛:桃子皮(去白)二兩,茶芎四兩,青藤香二兩。
合搗成細粉。
每服二錢,黃糖、撈糟兌服。
(《重慶草藥》) ②治宿食停滯:柚子皮、砂仁、雞內(nèi)金、側(cè)耳根、查肉、神曲。
煎服。
④治老幼疝氣囊腫:柚子皮、櫻桃、八月瓜、卵子草、茴香根、香樟根、算盤子根。
煎服。
(②方以下出《四川中藥志》)
|
關(guān)于“柚皮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