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兒七果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桃兒七果 | 中藥圖典 |
桃兒七果 Táo ér Qī Guǒ |
|
---|---|
別名 | 墨地、八月瓜、雞嗉臺果 |
功效作用 | 活血調(diào)經(jīng);止咳平喘;健脾利濕。主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;血瘀經(jīng)閉;產(chǎn)后瘀滯腹痛;咳嗽氣喘;泄瀉痢疾;白帶 |
英文名 | |
始載于 | |
毒性 | 小毒 |
歸經(jīng) | |
藥性 | 平 |
藥味 | 酸、甘 |
【拼音名】 Táo ér Qī Guǒ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小檗科植物桃兒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(Royle)Ying的果實(shí)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inopodophyllum(Royle)Ying[S.emodii(Wall.)Ying;podophyllum emodii Wall.;p.emodii Wall.var.chinense Spargue]
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收,洗凈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 桃兒七 多年生草本,高40-70cm。根莖粗壯,側(cè)根多數(shù),長15cm,直徑2-3mm,外表淺褐色或棕褐色。莖單一,基部有2個膜質(zhì)鞘。葉2-3,生于莖頂,具長葉柄;葉盾狀著生,直徑約25cm,掌狀3-5深裂至中下部或幾達(dá)基部,小裂片先端漸尖,上面綠色無毛,下面淡綠色,有白色長柔毛?;▎紊~腋,先葉開放,粉紅色,萼片早落;花瓣6,排成2輪,外輪較內(nèi)輪為長;雄蕊6,花絲向內(nèi)彎,基部變寬,花藥狹長圓形;子房近圓形,胚珠多數(shù),花柱短,柱頭多裂。漿果卵圓形,長3-6cm,被灰粉,熟時紅色。種子多數(shù),暗紫色?;ㄆ?-6月,果期6-8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2000-3000m的山地草叢中或林下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【性味】 甘;酸;性平;小毒
【功效與作用】 活血調(diào)經(jīng);止咳平喘;健脾利濕。主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;血瘀經(jīng)閉;產(chǎn)后瘀滯腹痛;咳嗽氣喘;泄瀉痢疾;白帶
【用法用量】 內(nèi)服:煎湯,3-9g。
【注意】 孕婦禁服。
【摘錄】 《中華本草》
|
關(guān)于“桃兒七果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