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麝香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毛麝香 | 中藥圖典 |
毛麝香 Máo Shè Xiānɡ |
|
---|---|
![]() |
|
別名 | 麝香草、涼草、五涼草、酒子草、毛老虎、餅草、香草[廣西]、辣薊、辣雞、五郎草、藍(lán)花草、香草、土茵陳 |
功效作用 | 祛風(fēng)濕,消腫毒,行氣散瘀止痛。治風(fēng)濕骨痛,氣滯腹痛,瘡癤腫毒,皮膚濕疹,瘙癢,跌打損傷。 |
英文名 | Herb of Sticky Adenosma |
始載于 | 《生草藥性備要》 |
毒性 | |
歸經(jīng) | |
藥性 | 溫 |
藥味 | 辛 |
1、植物名稱
分類地位:玄參科(Scrophulariaceae,Adenosma glutinosum)是被子植物門、雙子葉植物綱、玄參目、玄參科、毛麝香屬的一種。
形態(tài)特征:多年生直立草本,密被多細(xì)胞腺毛和柔毛。莖基部木質(zhì)化,高達(dá)1米。葉具有短柄或近無柄,葉片卵狀披針形至寬卵形,長2-8厘米,下面與苞片、小苞片、萼片同具黃色透明腺點(diǎn),腺點(diǎn)脫落后留下褐色窩孔??偁罨ㄐ蝽斏?,疏花而長;花梗頂端有1對小苞片;萼片5枚,果期略略擴(kuò)大,后方一枚較寬大,狹披針形;花冠藍(lán)色或紫紅色,長1-2.5厘米,上唇直立,圓卵形,截形或微凹,下唇3裂;藥室分離,前方2枚雄蕊僅1室發(fā)育。蒴果卵狀錐形,4瓣裂。
分布:分布于云南、廣西、廣東和江西、福建的南部;印度至馬來西亞,大洋洲也有。生海拔2000米以下的荒山坡或疏林下。
價(jià)值:葉含芳香油,亦可藥用?! ?/p>
2、中藥名稱
【別名】麝香草、涼草、五涼草、酒子草、毛老虎、餅草、香草[廣西]
【來源】為玄參科毛麝香屬植物毛麝香Adenosma glutinosum (L.) Druce,以全草入藥。夏秋采集,洗凈陰干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辛、苦,溫。
【功能主治】祛風(fēng)止痛,散瘀消腫,解毒止癢。用于小兒麻痹初期,受涼腹痛,風(fēng)濕骨痛。外用跌打損傷,腫痛,癰癤腫毒,黃蜂螫傷,濕疹,蕁麻疹。
【用法用量】 3~5錢;外用適量,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。
【摘錄】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|
出自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“毛麝香”條目 http://m.yibo008.com/w/%E6%AF%9B%E9%BA%9D%E9%A6%99 轉(zhuǎn)載請保留此鏈接
關(guān)于“毛麝香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