獼猴桃藤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獼猴桃藤 | 中藥圖典 |
獼猴桃藤 Mí Hóu Táo Ténɡ |
|
---|---|
別名 | |
功效作用 | 和中開胃;清熱利濕。主消化不良;反胃嘔吐;黃疸;石淋 |
英文名 | |
始載于 | |
毒性 | |
歸經(jīng) | |
藥性 | 寒 |
藥味 | 甘 |
【拼音名】 Mí Hóu Táo Ténɡ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獼猴桃科植物獼猴桃ActinidiachinensisPl-anch.的藤或藤中的汁液。
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ActinidiachinensisPlanch.
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凈,鮮用或曬干,或鮮品搗汁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 獼猴桃 藤本。幼枝赤色,同葉柄密生灰棕色柔毛,老枝無毛;髓大,白色,片狀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(zhǎng)達(dá)6cm;葉片紙質(zhì),圓形、卵圓形或倒卵形,長(zhǎng)5-17cm,先端突尖、微凹或平截,基部闊步楔形至心臟形,邊緣有刺毛狀齒,上面暗綠色,僅葉脈有毛,下面灰白色,密生灰棕色星狀絨毛?;▎紊驍?shù)朵聚生于葉腋;單性花,雌雄異株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;萼片5,稀4,基部稍連合,與花梗被淡棕色絨毛;花瓣5,稀4,或多至6-7片,剛開放時(shí)呈乳白色,后變黃色;雄蕊多數(shù),花藥背著;子房上位,多室,花柱絲狀,多數(shù)。漿果卵圓形或長(zhǎng)圓形,長(zhǎng)3-5cm,密生棕色長(zhǎng)毛,有香氣。種子細(xì)小,黑色?;ㄆ?-7月,果熟期8-9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長(zhǎng)于山地林間或灌叢中,常繞于他物上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中南及陜西、四川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【藥理作用】 中華獼猴桃莖水浸醇提的多糖復(fù)合物250mg/kg,腹腔注射,連續(xù)2星期,可使艾氏腹水癌(EAC)荷瘤小鼠生命延長(zhǎng)26.9%。獼猴桃木質(zhì)部中所含抗壞血酸物質(zhì)(AH2)具有捕捉體內(nèi)過剩的自由基、阻止氮-亞硝酸化合物的生成,促進(jìn)干擾素產(chǎn)生,增加細(xì)胞內(nèi)cAMP和cGMP水平等作用,從而能提高機(jī)體免疫和抗癌能力。
【性味】 甘;寒
【功效與作用】 和中開胃;清熱利濕。主消化不良;反胃嘔吐;黃疸;石淋
【用法用量】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;或搗取汁飲。
【摘錄】 《中華本草》
|
關(guān)于“獼猴桃藤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