蠣菜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蠣菜 | 中藥圖典 |
蠣菜 Lì Cài |
|
---|---|
別名 | 海青菜、巖頭青、蠣皮菜 |
功效作用 | 清熱解毒;利尿。主中暑;甲狀腺腫;水腫 |
英文名 | kelp;tangle |
始載于 | 《新華本草綱要》 |
毒性 | |
歸經(jīng) | 肺經(jīng)、腎經(jīng) |
藥性 | 寒 |
藥味 | 咸 |
俗名: 蠣菜
產(chǎn)地及產(chǎn)期:
產(chǎn)于海礁、浪崗、嵊山、普陀山、象山港、韭山、漁山、大陳、洞頭、南麂和大漁。我國沿海均有分布。本種系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溫帶性海藻??勺?a href="/w/%E9%A5%B2%E6%96%99" title="飼料">飼料。
介紹:
藻體綠色,片狀,膜質(zhì),兩層細(xì)胞,叢生,高2~3厘米。自葉緣向基部深裂成許多裂片,互相重疊,似重瓣花朵。生長在高、中潮帶巖石上或小石沼中。終年可見。生長盛期5~6月。
蠣菜
蠣菜為藻類植物石藥科蠣菜Ulvaconglobatakjellm ,裂片石莼,屬于綠藻,石莼類。
U.fasciataDelile. 長藥U.linzaL. 的藻體,又名母豬菜、昆布等。藻體鮮綠
色,密集叢生,高2-4 厘米。生長在中、高潮帶的巖石上。分布黃海、東海、
南海。
蟈菜含藻膠、碳水化合物、維生素、礦物質(zhì)等成分。性味咸寒,具有清
熱解毒的功效。用于中暑、甲狀腺腫等,廣東沿海民間用蠣菜泡涼茶,作清
涼飲料,有解暑作用。脾胃虛寒者忌食用。
藥用價值
【出處】始載于《新華本草綱要》。
【拼音名】 Lì Cài
【英文名】 kelp;tangle
【別名】海青菜、巖頭青、蠣皮菜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石莼科植物蠣菜的藻體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Ulva conglobata Kjellm.
【原形態(tài)】藻體亮綠色,叢生,高2-4cm,自藻體邊緣向基部深裂成許多裂片,相互重疊,似重瓣花朵,邊緣略卷曲。體上部膜質(zhì),厚30-50μm;基部厚100-125μm,軟骨質(zhì),稍硬。細(xì)胞長方形,下部隨著藻體增厚,細(xì)胞呈棱柱形,長為寬的1.5-2倍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長在中潮帶以上,帶有沙土的巖石上或石沼邊緣。
資源分布:我國沿海均有分布,南海沿岸較多。
【性狀】性狀鑒別 藻體干縮成團(tuán)塊狀。水浸展平后,葉狀體綠色,長2-4cm,密集叢生,略擴展。葉狀體深裂,裂成多數(shù)裂片或分枝,各裂片相互重疊,邊緣扭曲。葉狀體上部膜質(zhì),厚30-50μm,下部厚100-125μm,基部較硬,氣微,味淡。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藻體含硫酸多糖(sulfated polysaccharide),甲基二-α-L-鼠李糖甙(methyl di-α-L-rhamnoside)。
【性味】咸;寒
【歸經(jīng)】腎;肺經(jīng)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;或泡水作為清涼飲料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全藻:味咸、性寒,有清熱、解毒、利水的功能。用于中暑、甲狀腺腫。廣東用以泡茶作清涼飲料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|
關(guān)于“蠣菜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