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仙子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天仙子 | 中藥圖典 |
天仙子 Tiān Xiān Zǐ |
|
---|---|
![]() |
|
別名 | 莨菪子、山煙、牙痛子、熏牙子、莨蓎子、小顛茄子、莨菪實、米罐子 |
功效作用 | 解痙止痛,安神定喘。用于胃痙攣疼痛,喘咳,癲狂。 |
英文名 | SEMEN HYOSCYAMI |
始載于 | 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 |
毒性 | 大毒 |
歸經(jīng) | 胃經(jīng)、心經(jīng)、肝經(jīng) |
藥性 | 溫 |
藥味 | 辛、苦 |
中藥 .[[天仙子]]
英文名:SEMEN HYOSCYAMI
采制:本品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.的干燥成熟種子。夏、秋間果皮變黃色時,采摘果實,曝曬,打下種子,篩去果皮、枝梗,曬干。
性狀:本品呈類扁腎形或扁卵形,直徑約1mm。表面棕黃色或灰黃色,有細(xì)密的網(wǎng)紋,略尖的一端有點頭種臍。部面灰白色,油質(zhì),有胚乳,胚彎曲。無臭,味微辛。
性味與歸經(jīng):苦、辛,溫;有大毒。歸心、胃、肝經(jīng)。
功能與主治:解痙止痛,安神定痛。用于胃痙攣疼痛,喘咳,癲狂。
用法與用量:0.06~0.6g。
貯藏: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。
化學(xué)成分:含莨菪堿(hyoscyamine)、阿托品(atropine)、東莨菪堿(scopolamine)、l-東莨菪堿(atroscine)、脂肪油等。
鑒別: (1) 取本品粉末0.5g,置試管中,加濃氨試液0.5ml,混勻,再加氯仿5ml,密塞,時時振搖半小時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0.5ml氯仿使溶解,取溶液5滴,置水浴上蒸干,加發(fā)煙硝酸4滴,蒸干,殘渣加無水乙醇1ml與氫氧化鉀1小粒,顯紫色。
(2) 取本品粉末1g,加石油醚(30~60℃)10ml,超聲處理15分鐘,棄去石油醚液,同上再處理一次,藥渣揮干溶劑,加濃氨試液與乙醇的等量混合溶液2ml濕潤,加氯仿20ml,超聲處理15分鐘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無水乙醇0.5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硫酸阿托品、氫溴酸東莨菪堿對照品,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附錄Ⅵ B)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醋酸乙酯-甲醇-濃氨試液(17:2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依次噴以碘化鉍鉀試液與亞硝酸鈉乙醇試液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(yīng)的位置上,顯相同的兩個棕色斑點。
藥理作用:1.對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的作用:
1.1.對心臟的作用:東莨菪堿能解除迷走神經(jīng)對心臟的抑制,使交感神經(jīng)作用占優(yōu)勢,故可使心率加快。阿托品有類似作用,而且更強(qiáng)。給兔和犬靜脈注射阿托品2-3mg/kg或東莨菪堿4mg/kg,可拮抗腎上腺素或去甲腎上腺素所誘發(fā)的心律紊亂,但不能拮抗引起的心律加快。
1.2.對血管及血流動力學(xué)的作用:離體兔血管灌流表明,東莨菪堿可以拮抗腎上腺素引起的收縮作用,但比阿托品弱,同時還能對抗乙酰膽堿所致的血壓下降,改善微循環(huán)。
2.對中樞神經(jīng)的作用:
2.1.對行為的影響:東莨菪堿注射于兔側(cè)腦室,可出現(xiàn)閉眼,側(cè)臥、翻正反射消失,活動減少等現(xiàn)象,與冬眠合劑或與戊巴比妥類合用均可使動物活動減少,表現(xiàn)出與中樞抑制藥的協(xié)同作用。但有報告,小劑量東莨菪堿能使小鼠自主活動增加,并能對抗利血平等引起的活動減小,表現(xiàn)中樞興奮作用。因而認(rèn)為,東莨菪堿對中樞神系系統(tǒng)的作用是雙向性的。
2.2.對動物腦電的影響:給清醒貓腹腔注射氫溴酸東莨菪堿0.05-0.1mg/kg,腦電圖由低幅快波轉(zhuǎn)變?yōu)椴灰?guī)則的高幅慢波,動物表現(xiàn)安靜。當(dāng)劑量增至0.25-5mg/kg時,腦電圖出現(xiàn)高度同步化和不規(guī)則高幅慢波,此時動物表現(xiàn)興奮狂躁。東莨菪堿對犬、兔和大鼠等動物所引起的腦電反應(yīng)亦非常近似,并能阻斷多種生理刺激所引起的驚醒反應(yīng)。
2.3.對條件反射的影響:東莨菪堿能不同程度地阻斷大鼠回避性條件反射和二級條件反射,阻斷率與劑量呈平行關(guān)系,阿托品作用較弱。
2.4.對痛覺的影響:家兔鉀離子透入法測痛試驗表明,腹腔注射東莨菪堿4mg/kg,給藥后30分鐘痛閾提高49%。靜脈注射同樣劑量的東莨菪堿,給藥后20分鐘痛閾提高37%。而側(cè)腦注射5mg/只后20分鐘痛閾提高53%,與度冷丁(60mg/kg腹腔注射)合用痛閾提高147%,而單用度冷丁痛閾升高93%,提示兩藥合用有協(xié)同作用。小鼠熱板法試驗表明,腹腔注射東莨菪堿1.25mg/kg,給藥后15分鐘痛閾提高62%,與小劑量杜冷丁(10mg/kg腹腔注射)合用,給藥后15分鐘痛閾提高126%,而單用小劑量度冷丁痛閾僅提高23%,這些與家兔實驗結(jié)果相一致。另外,給家兔側(cè)腦室注射去甲腎上腺素20mg/只后,10分鐘時痛閾下降46%,并能減弱度冷丁的鎮(zhèn)痛作用。東莨菪堿和去甲腎上腺素合用,則能對抗后者的抗鎮(zhèn)痛作用。因此推測東莨菪堿的鎮(zhèn)痛和加強(qiáng)度冷丁鎮(zhèn)痛的作用,可能與其抗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有關(guān)。
3.對腺體及平滑肌的作用:阿托品對腺體分泌有抑制作用,對活動過強(qiáng)或痙攣狀態(tài)下的平滑肌有明顯的弛緩作用。
4.其它作用::阿托品具有散瞳,升高眼壓及調(diào)節(jié)麻痹的作用,保護(hù)胃粘膜作用,鈣拮抗作用,對腎功能衰竭保護(hù)作用,另對脊髓損傷也有治療作用。
各家論述:
2.《別錄》:療癲狂風(fēng)癎,顛倒拘攣。
3.《藥性論》:生能瀉人,熱炒止冷痢,炒焦研細(xì)末,治下部脫肛。
4.《本草拾遺》:主痃癖,除邪逐風(fēng)。
5.《日華子本草》:燒熏蟲牙,洗陰汗?! ?/p>
目錄 |
二、植物.天仙子
即莨菪。藏語稱“莨菪澤”。為茄科植物?! ?/p>
形 態(tài)
一年或二年生草本,高30~70cm,全體被有粘性腺毛和柔毛。基生葉大,叢生,成蓮座狀,莖生葉互生,近花序的葉常交叉互生,呈2列狀;葉片長圓形,長720cm,邊緣羽狀深裂或淺裂?;▎紊谌~腋,常于莖端密集;花萼管狀鐘形;花冠漏斗狀,黃綠色,具紫色脈紋;雄蕊5,不等長,花藥深紫色;子房2室。蒴果卵球形,直徑1.2cm,蓋裂,藏于宿萼內(nèi)。
花期6~7月,果期8~9月?! ?/p>
分 布
生于林邊、田野、路旁等處,有少量栽培。主產(chǎn)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河南及東北、西北諸省區(qū)?! ?/p>
用 途
種子入藥,有毒,具有解痙、止痛、安神、殺蟲的作用。藏醫(yī)用來治療鼻疳、梅毒、頭神經(jīng)麻痹、蟲牙等。內(nèi)服慎重。經(jīng)藥理實驗提示天仙子可抑制腺體分泌,對活動過強(qiáng)或痙攣狀態(tài)的平滑肌有馳緩作用,并有擴(kuò)大瞳孔、解除迷走神經(jīng)對心臟的抑制而使心率加速的作用,曾用它制作654注射液,利用天仙子的藥用成份,為患者服務(wù)。
|
關(guān)于“天仙子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