粟芽
A+醫(yī)學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粟芽 | 中藥圖典 |
粟芽 Sù Yá |
|
---|---|
別名 | 蘗米、粟蘗、檗米、粟檗、谷芽 |
功效作用 | 健脾;消食。主食積脹滿;不思飲食 |
英文名 | Millet sprout |
始載于 | 《本草綱目》 |
毒性 | 無毒 |
歸經(jīng) | 胃經(jīng)、脾經(jīng) |
藥性 | 溫 |
藥味 | 苦 |
【粟芽的功效介紹】:
粟芽 (《綱目》)
【來源】為粟的發(fā)芽穎果。
植物形態(tài)詳粟米條。
【制法】將粟谷入水中浸透,撈出置筐內(nèi),上蓋稻草,每日灑水4~5次,保持濕潤,至芽長2~3毫米許,取出曬干。
【藥材】干燥粟芽呈小球形,徑約1毫米。
表面淡黃色,有外稃與內(nèi)稃包圍,多數(shù)均已裂開,露出長約1~3毫米的初生根(芽),或無初生根。
剝?nèi)ぜ礊楣麑?,表面淡黃色,光滑,基部有黃褐色的胚,長約1毫米,胚乳近白色。
質(zhì)堅,斷面粉質(zhì),氣無,味微甜。
以黃色、有芽、顆粒勻整者為佳。
主產(chǎn)華北各地。
【炮制】炒粟芽:取粟芽置鍋內(nèi)以文火炒至黃色為度。
取出放涼。
亦有炒至焦黃色者。
【性味】①《別錄》:味苦,無毒。
②《品匯精要》:味苦甘,性微溫,無毒。
【歸經(jīng)】《本草匯言》:入脾、胃二經(jīng)。
①《別錄》:寒中,下氣,除熱。
②《日華子本草》:除煩,消宿食,開胃。
③《綱目》:消導米面諸果實積。
④《山西中藥志》:健脾,消食。
治食滯脹滿,食欲不佳。
|
出自A+醫(yī)學百科 “粟芽”條目 http://m.yibo008.com/w/%E7%B2%9F%E8%8A%BD 轉(zhuǎn)載請保留此鏈接
關于“粟芽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