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心理和社會問題
A+醫(yī)學百科 >> 老年人心理和社會問題 |
老年人心理和社會問題(psycho-social problems in the elderly),人進入老年后,身體逐漸老化,體力不如從前,視力、聽力均下降,記憶力、性功能減退,運動能力低下,腦組織也出現(xiàn)細胞萎縮以及色素、鈣及脂肪沉著等變化,精力感到不足。精神活動功能的減弱對老年人的心理有很大影響。有些疾病多發(fā)生于老年期,長期患病的老人更容易產(chǎn)生異常的心理狀態(tài)。此外,由于退休,活動中心轉到家庭,與家人接觸增多;此時又可能發(fā)生喪偶等情況??傊?,工作環(huán)境和生活環(huán)境的改變,都可導致一系列的心理和社會問題。隨著社會老齡化,這些問題越來越突出,越需要解決,這需要政府和公眾的共同努力。
目錄 |
老年人心理活動的改變
視力一般在四、五十歲后即漸下降,出現(xiàn)老花眼。聽力一般在成年后即緩慢地減弱,有的人到老年后失聰更著。此外嗅覺、味覺、痛覺、溫度覺、關節(jié)位置覺等,都在不同程度地減退著。
E.L.桑代克、D.韋克斯勒等人開展橫斷的智能研究,發(fā)現(xiàn)人的智力一般在20~40歲間保持最高水平,以后即緩慢下降,下降的速度因人而異。但對同一個人進行縱向研究得出的結果與橫向研究的結果稍有不同。健康老人到高齡時仍能保持良好的智能,在知識、理解、單詞等語言性的智能活動方面,老年人比年輕人優(yōu)秀,但在動作性測驗方面不如年輕人。
人們在年輕時代往往有某種抱負、志向。許多人經(jīng)過不懈的努力,終于壯志得酬,到了老年,便覺得不負此生。也有許多人由于種種原因,成就不著,碌碌無為,產(chǎn)生虛度此生之感。由于視、聽缺損,行走、動作拙笨,老年人出門、乘車、購物都不方便,活動便受到限制,甚至與社會、家人的接觸都減少,閱讀、聽廣播、看電視也感困難,許多老年人會因此產(chǎn)生孤獨感,焦慮和抑郁情緒。
老年人適應新情況的能力下降,在新處環(huán)境中感到焦慮不安。為了避免這種困擾和焦慮,他們對新情況或是采取不贊同態(tài)度,或是心懷敵意、不予理睬。老年人的這種保守和僵化態(tài)度實即對付新情況和焦慮的自我防御方式。但這種僵化態(tài)度使老年人與不斷變化著的世界格格不入,會使他們感到孤獨,增添了不安全感。
退休與社會職能的變化
退休是人生歷程中很大的變化。一般說,在這個階段老年人要經(jīng)過四個時期才能安定下來。①等待期。預知即將退休,思想上開始作好準備。有的人會感到從事多年的工作將不再由自己來做,感到要離開習慣了的工作崗位、退出歷史舞臺,戀戀不舍,心情十分復雜。②退休期。正式離開工作崗位的一天來到時,有的人因思想上早有準備,表現(xiàn)比較平靜。有的人則恍惚、惘然、激動,或者情緒黯淡。③退休之后。許多人較快適應新的生活,并安排了新的生活內(nèi)容,情緒上波動不大。有些人則對單調(diào)、枯燥、懶散的生活感到厭倦、乏味,甚至覺得生活毫無意義。另一些人賦閑在家,無所事事,產(chǎn)生無用感、自卑感,覺得度日如年,消極悲觀。④適應期。有些人適應較快,有的較慢。很多老年人堅持學習,或在原先的專業(yè)基礎上繼續(xù)深入鉆研;或從事新的學習,學習外語、音樂、藝術,這樣既豐富了生活內(nèi)容,又使日子過得有意義,精神也有所寄托。
有些老年人雖未能安排好晚年生活,日子過得簡單乏味,但總是慢慢習慣下來,另一些人則總是適應不好,對生活感到不滿意、不愉快;這樣容易引起精神上的障礙,導致疾病。
家庭關系
退休后,主要的生活環(huán)境是家庭。家庭的結構、成員間的關系、本人在家庭中的地位,都影響老年人的心理狀態(tài)。
工業(yè)發(fā)達國家中老年人與子女同住的很少。過去中國許多四世同堂、三代同堂的組合家庭,老年人在家庭中受到尊敬和良好的照顧?,F(xiàn)在,子女與老人分居者日多。而且,中國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子女,若干年后,兩對老人中必有一對身邊無子女,許多老年人將得不到子孫后代的適當照顧,生活將過得凄涼和孤獨。
家庭成員間的關系,特別是老年夫婦間的關系,對老年人的心理狀態(tài)影響極大。夫婦關系好,互相愛護、體諒、關心、幫助、相處融洽,則雙方的情緒多半是愉快的,這也是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。反之,夫婦間缺乏共同的語言和興趣,互相不滿意,頻繁鬧矛盾,缺乏伴侶感等,則是煩惱、苦悶的源泉。伴侶感是老年夫婦關系良好的核心內(nèi)容,有些夫婦雖然常爭吵,但誰也離不開誰,相依為命。
有些老年人自以為是一家之主,擺家長架子,固執(zhí)己見,動輒訓斥子女。長此以往,破壞了家庭的和諧。與子女間關系緊張、不和,嚴重影響老年人舒暢、愉快的情緒。
有些組合家庭中,當家長的還在工作崗位時會受到子女的尊敬,在家庭中有地位;一旦離開了工作崗位,在家中的地位也就改變了,尊敬減少了,甚至受到冷遇。其中少數(shù)人在家庭中只是成了操作家務、照看孫輩的“保姆”。
經(jīng)濟問題
大多數(shù)老年人有本人獨立的經(jīng)濟收入;少數(shù)靠子女供養(yǎng),更少數(shù)由政府接濟。一般說,老年人的幸福感同他經(jīng)濟收入多少有關系。少數(shù)老年人中,兩代關系、家庭糾紛同經(jīng)濟問題有聯(lián)系。
生活事件和心理狀態(tài)
生活中的某種變動均稱為生活事件,如喪偶、離婚、夫婦分居、親密的家庭成員死亡、意外事故、本人或家庭成員患病等等。這類不愉快事件可引起精神緊張、悲痛、哀傷、焦慮、不安、憂郁、憤恨等情緒反應,并可能導致疾病,如腦卒中、心絞痛、心肌梗塞、糖尿病、抑郁癥、偏執(zhí)狀態(tài)等。男性老人對喪偶的耐受能力往往不如女性老人。對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事,老年人往往因生活經(jīng)驗豐富,遇事不過分激動,比較能夠適應。但如果不幸事件很嚴重,或不斷發(fā)生,不少老年人也就忍受不了,導致疾病的發(fā)生。這類生活事件對心理狀態(tài)的影響如何和能否導致疾病,同家庭、社會、組織的支持和幫助有關。若這類支持和幫助較多,則引起心理反應較輕、較少,導致的疾病也較輕。
綜上所述,老年人應過好退休關,豐富生活內(nèi)容,堅持不懈地學習,適當參加社會活動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,培養(yǎng)興趣與愛好,特別是對音樂的愛好,堅持體育活動,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,保持和諧、愉快的家庭氣氛,正確處理可能發(fā)生的生活事件。社會和政府也要不斷地增強對老年人的支持和幫助,包括建立老年人醫(yī)療保健網(wǎng)、老人之家或養(yǎng)老院等。
關于“老年人心理和社會問題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