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壁切口疝
A+醫(yī)學百科 >> 腹壁切口疝 |
腹壁切口疝是腹內臟器或組織經腹壁切口突出的疝?! ?/p>
目錄 |
病因學
病因與原手術時患有的全身和局部因素有關。
切口感染 這是切口疝最主要的病因,感染后切口二期愈合,疤痕組織多,腹壁有不同程度的缺損,切口部位腹壁強度明顯降低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切口感染后切口疝的發(fā)生率是一期愈合切口的5~10倍。預防切口感染乃是降低切口疝發(fā)生率的最重要的措施。
切口類型 切口疝多見于直切口。腹壁各層肌肉(除腹直肌肌纖維為縱行走向),腱膜和筋膜的纖維以及神經均為橫形走向,直切口勢必切斷上述各層組織。此外,縫合后的直切口始終承受著橫向牽引的張力。如腹壁薄弱、腹腔內壓力高,很易發(fā)生切口裂開。顯然,橫切口的切口疝發(fā)生率遠低于直切口,腹壁各層組織的橫向張力也有利于橫切口的對合。
其他因素 腹壁薄弱或患有使腹內壓增高的慢性疾患易誘發(fā)切口疝,故多見于年老或肥胖患者。其他與原手術有關的因素為術中麻醉效果欠佳,腹壁強行對攏或縫合時腹壁各層組織未準確對合?! ?/p>
臨床表現(xiàn)
主要表現(xiàn)為站立時切口處有疝塊突出,咳嗽或用力時更明顯。通常疝環(huán)較大,平臥后疝塊即自行回納消失。如疝塊較大有較多臟器和組織突出,可有腹部隱痛、牽扯下墜等不適。由于疝環(huán)寬大,很少發(fā)生嵌頓或絞窄。囑患者平臥用手指伸入腹壁缺損部位,再令患者摒氣可清楚地捫及疝環(huán)邊緣,了解缺損的大小和邊緣組織強度。腹壁缺損處僅有皮膚覆蓋時可見到腸蠕動。
檢查
檢查時可見切口疤痕處腫塊,小者直徑數(shù)cm,大者可達10~20cm甚至更大。有時疝內容可達皮下,此時??梢姷侥c型或蠕動波,觸之則可感到腸管的咕嚕聲。腫塊復位后,多數(shù)可觸到腹肌裂開所形成的疝環(huán)邊緣。腹壁肋間神經損傷后腹肌薄弱所致切口疝,雖有局部膨隆,但無邊緣清楚的腫塊,也無明確疝環(huán)可觸及。切口疝的疝環(huán)一般比較寬大,很少發(fā)生嵌頓?! ?/p>
治療措施
以手術治療為主,但對年老體弱和有使腹腔內壓力增高的慢性疾患者,可晨手術治療,應用彈性腹帶防止疝塊突出。
術前須詳細分析發(fā)病原因。如有關病因繼續(xù)存在,術后可能再復發(fā)。此外,肥胖病人須減肥后再手術。
單純修補縫合術 切口疝多無完整的疝囊,疝內容物常突出腹壁的缺損部位并與腹壁淺層組織、甚至與皮膚粘連。宜在原切口邊緣的正常腹壁處作梭形切口,避免誤傷粘連于切口下的臟器。分離粘連,回納疝內容物,切除疝環(huán)及其周圍的疤痕組織,分層縫合腹壁,不應有張力,有時也可將筋膜重疊縫合加固腹壁。
由于單純修補縫合術復發(fā)率較高,文獻報道最高可達50%以上,因此,補片植入的概念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內醫(yī)師及患者所接受。在薄弱的腹壁植入合成材料補片,能將復發(fā)率降至10%左右。
另外,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普及,腹腔鏡下的切口疝修補也成為一種可供選擇的治療方式。優(yōu)點:切口小、住院時間短、并發(fā)癥率低、復發(fā)率更低。缺點:費用較高。
健康問答網關于腹壁切口疝的相關提問
關于“腹壁切口疝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