委中穴
A+醫(yī)學百科 >> 人體穴位 >> 委中穴 | 人體穴位圖 |
委中穴是人體穴位之一,委中穴位置位于人體的腘橫紋中點,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;委中穴在腘窩正中,有腘筋膜,在腓腸肌內、外頭之間;布有腘動、靜脈;有股后皮神經、脛神經分布。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:坐骨神經痛、小腿疲勞、肚子疼痛、脖子酸痛、腰部疼痛或疲勞、臀部疼痛、膝蓋疼痛。該穴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,該穴的治病療法有:按摩療法治療骨折傷痕等后遺癥、增強性活力的指壓法等。
目錄 |
基本信息
定位:
腘橫紋中點,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。
穴經屬:足太陽膀胱經。
別名:腘中,郄中,血郄。
氣血特征:氣血物質為濕熱水氣,亦即是血的氣態(tài)物。
運行規(guī)律:大部分散熱冷降后歸于此部,小部分吸熱后上行委陽穴。
穴義:膀胱經的濕熱水氣在此聚集。
解剖:在腘窩正中,有腘筋膜,在腓腸肌內、外頭之間;布有腘動、靜脈;有股后皮神經、脛神經分布。
操作:直刺 l~1.5寸,或用三棱針點刺腘靜脈出血。針刺不宜過快、過強、過深,以免損傷血管和神經?! ?/p>
主治
② 腹痛,急性吐瀉。
④ 丹毒。
臨床運用
穴道名解
1、委中 委,堆積也。中,指穴內氣血所在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。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濕熱水氣在此聚集。本穴物質為膀胱經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濕之氣,為吸熱后的上行之氣,在本穴為聚集之狀,故名。
2、腘中 指本穴所在部位為腘窩橫紋處中點,故名。
3、郄中 郄,孔隙也。中,指穴內氣血所在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。郄中名意指膀胱經氣血在此聚集,出入緩慢。本穴物質為膀胱經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濕之氣,在本穴為聚集之狀,氣血的輸出輸入皆較緩慢,如從孔隙中出入一般,故名郄中。
4、血郄 血,指委中穴的氣血物質為受熱后變成的紅色液體也。郄,孔隙也。血郄名意指本穴氣血為膀胱經水濕吸熱后的氣化之氣,亦即是血的氣態(tài)物。
5、膀胱經合穴 本穴物質為膀胱經氣血匯合而成,故為膀胱經合穴?! ?/p>
穴道治療
委中穴治療腰背疼
腰酸背痛作為一種常見的亞健康形式,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,尤其是老年人患腰背疼痛,更是痛苦難堪。發(fā)作時按摩一下委中穴,腰背疼的癥狀就會緩解。委中穴是治療腰背疼痛的要穴,屬足太陽膀胱經。它位于膝關節(jié)后側,也就是腘窩處,腿屈曲時腘窩橫紋的中點。中醫(yī)學認為,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絡、散瘀活血、清熱解毒之功效。
按摩委中穴的具體方法如下:
1、用兩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,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,一壓一松為1次,連做10-20次。
2、兩手握空拳,用拳背有節(jié)奏地叩擊該委中穴,連做20—40次。
3、用兩手拇指指端置于兩側委中穴處,順、逆時針方向各揉10次。
4、摩手至熱,用兩手掌面上下來回擦本穴,連做30次。
此外,膀胱經最活躍的時候為下午3點到5點,在這段時間刺激委中效果更好?! ?/p>
醫(yī)學特色
委中穴,又名郄中,是針灸四大要穴之一,又為足太陽膀胱經之合穴,足太陽經為少氣多血之經,是刺血較為理想的穴位,故《針灸大成》稱為血郄。
古有“腰背委中求”之語,出自《四總穴歌》,初錄于明代針灸學家徐風編著的《針灸大全》,“腰背委中求”是指凡腰背部病癥都可取委中治療;此穴具有舒筋通絡、散瘀活血、清熱解毒等作用,故馬丹陽用于治療鶴膝風;楊繼洲用于治療丹毒、癰疽;《醫(yī)宗金鑒》又用于治療流注。委中穴可疏通太陽經氣,泄臟腑之里熱,刺絡出血可治傷暑、霍亂、吐瀉;清熱瀉火、引火下行、涼血止血而止鼻衄。點刺拔罐出血;又能泄血分之熱邪,清熱利濕除風疹;疏陽邪火毒,除血分積熱,解毒祛痰療疔瘡、且能舒筋活血 痹痛。此外,臨床上還常用于治療下肢痿弱、偏枯、酸楚、腫痛,小腿拘急痙攣等癥。
急性腰扭傷所致的腰痛,常為跌仆、閃挫,損傷筋脈所致,氣血凝滯不通而作痛。刺委中血郡浮絡出血治療急性腰痛,早在《內經》就有記載?!?a href="/w/%E7%B4%A0%E9%97%AE" title="素問">素問?刺腰痛》篇曰:“足太陽脈令人腰痛,引項脊民背如重狀,刺其郄中太陽正經出血”,此后《千金》、《外臺》、《銅人》、《大全》、《大成》直到《金鑒》,皆言委中主治腰痛。如《席弘賦》云:“委中專治腰間癰”、《靈光賦》也云:“五般腰痛委中安”等。
委中為膀胱經之合穴,考膀胱經脈從頭至足,其中直行經脈夾行脊柱兩側,直達腰部,沿膂內深入內腔聯(lián)絡腎臟入屬膀胱,復從腰部分出,夾脊柱穿過臀部直下膝窩之腘窩中。另一支經過肩胛夾脊柱下行過髀樞部;沿大腿外側后緣下行,與前支會合于委中穴。委中穴位于兩條支脈的相合處,有疏調經氣,達到通則不痛、強腰健膝的作用。故根據“經脈所過,主治所及”的循經取穴規(guī)律,這就決定了其治療急性腰痛等病癥的功能。
從解剖學來看,委中穴布有股后皮神經,深層有脛神經和腘動脈、腘靜脈,刺激本穴針感通過感受器及傳入神經,引起中腦中縫核對丘腦束旁核痛敏細胞放電的影響,及內啡呔的釋放,從而提示痛閾和耐痛閾,有較好的鎮(zhèn)痛作用。
取刺委中穴主要是用于治療由于跌仆損傷等原因所致的急性腰痛。若因房勞過度、腎虛虧損所致的腰痛綿綿,隱隱作痛等腎虛腰痛,治當補腎培元,不宜點刺本穴出血更虛其脈,正如《類經圖翼》所說:“虛者不宜刺,慎之?!?
按摩方法
俗話說“腰背疼痛最難當,起步艱難步失?!?。腰酸背痛作為一種常見的亞健康形式,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,尤其是老年人患腰背疼痛,更是痛苦難堪。發(fā)作時不妨按摩一下委中穴,腰背疼的癥狀就會緩解。
委中穴是治療腰背疼痛的要穴。中醫(yī)學認為,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絡、散瘀活血、清熱解毒之功效。刺激委中穴可用于治療腰脊強痛、股膝攣痛、風濕痹痛、小便不利以及頭痛身熱、嘔吐泄瀉、咽喉疼痛等病癥。
按摩的具體方法如下:
1、用兩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,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,一壓一松為1次,連做10-20次。
2、兩手握空拳,用拳背有節(jié)奏地叩擊該穴,連做20—40次。
3、用兩手拇指指端置于兩側委中穴處,順、逆時針方向各揉10次。
4、摩手至熱,用兩手掌面上下來回擦本穴,連做30次。
此外,膀胱經最活躍的時候為下午3點到5點,在這段時間刺激委中效果更好。
除委中穴外,承山穴和昆侖穴也是治療腰背疼痛的常用穴位,進行正確地按摩,也能很好地解除腰背的酸痛?! ?/p>
注意事項
委中穴的委中刺血純屬瀉法,臨床應用治分虛實寒熱,實熱證宜取。虛寒證當忌。操作必須熟練輕巧恰到好處。體位多取俯臥位,對于急性腰扭傷或下肢療毒瘀血疼痛較劇者,或采用站立位。
委中刺血法放血量應視病情而定,一般約l-5毫升,色濃紫者以轉紅為度。若出血太多或本為血虛之體,可導致氣隨血脫。另外,誤傷腘動脈或腘靜脈引起血腫,易致感染,實為針家之戒,臨床上不可貌然,對于體質素虛、精血不足、病久體衰、孕婦、貧血、一切虛脫之癥和習慣性流產、失血、易于出血的病人禁用。
參看
人體穴位專題
|
腧穴相關電子書
人體穴位圖
互動版人體穴位圖 | 穴位功能說明圖 | 十四經脈穴位圖 | 人體穴位圖黑白大圖 |
關于“委中穴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