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另类小说,无码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,国家一级黄片,双飞视频

小葉杜鵑

跳轉(zhuǎn)到: 導航, 搜索

小葉杜鵑
Xiǎo Yè Dù Juān
別名 黑香柴
功效作用 祛痰止咳;暖胃止痛。主咳喘多痰;胃寒腹痛
英文名  
始載于 陜甘寧青中草藥選
毒性  
歸經(jīng) 肺經(jīng)
藥性
藥味

中藥大辭典》:小葉杜鵑

【出處】 《陜甘寧青中草藥選》

【拼音名】 Xiǎo Yè Dù Juān

【別名】 黑香柴(《陜甘寧青中草藥選》)。

【來源】 為杜鵑花科植物頭花杜鵑枝葉。全年可采。陰干,切段或蒸餾取揮發(fā)油用。

【原形態(tài)】 灌木,高50~100厘米。莖直立,多分枝,微彎曲,節(jié)間短,老枝深褐色,嫩枝淡綠色,密枝垢鱗。葉互生,多生于嫩枝上。傘形花序頂生.頭狀,花約5朵;花萼5,不等大;花冠管鐘狀,藍紫色。蒴果卵形,有垢鱗。

【生境分布】 生于陰山坡的灌木林或雜木林中。分布甘肅、青海等地。

【性味】 《陜甘寧青中草藥選》:"辛,溫。"

【功效與作用】 《陜甘寧青中草藥選》:"止咳平喘,祛痰;治慢性氣管炎,哮喘。"

【用法用量】 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。

【臨床應用】 治療慢性氣管炎:從小葉杜鵑葉中提取杜鵑油,從三棵針中提制成硫酸黃連素,從苦杏仁中提取苦杏仁甙,按下列劑量將3藥裝入膠囊備用:杜鵑油0.09克(O.1毫升),硫酸氫黃連素0.25克,苦杏仁甙0.02克。每日4次,于早、中、晚飯后各服1顆,睡前服2顆,療程10天。共治療350例,年齡為50~79歲,病程多數(shù)在6年以上,最長達50年。療效:臨床治愈41例(11.7%),顯效112例(32%)。對130例患者未經(jīng)稀釋的痰液作了培養(yǎng),全部有細菌生長,如卡他雙球菌、肺炎雙球菌、甲型鏈球菌,類白喉桿菌流感嗜血桿菌、白色葡萄球菌等;96例的痰液培養(yǎng)作了治療前后的對照,治療后的陽性率比治療前顯著減少。本方有較明顯的止咳、化痰消炎作用,但平喘效果不夠強。5%左右的病例出現(xiàn)頭昏、口干、胃部不適等副作用,個別病例有腹脹、腹瀉蕁麻疹,均自行消失。此藥對心電圖及肝、腎功能未見明顯影響。

【摘錄】 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小葉杜鵑

【出處】 出自《陜甘寧青中草藥選》

【拼音名】 Xiǎo Yè Dù Juān

【別名】 黑香柴
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杜鵑花科植物頭花杜鵑的葉或花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hododendron capitatum Maxim.

采收和儲藏:葉全年可采,鮮用或陰干、或切段蒸餾取揮發(fā)油用;花6~7月采,鮮用或曬干。

【原形態(tài)】 常綠小灌木,高50-100cm。莖直立,多分枝,微彎曲,節(jié)間短,幼枝淡綠色,密生鱗片,老枝深褐色,皮剝落。葉小,互生,近革質(zhì),密集于幼枝頂端;葉片長橢圓形,長1.5-2cm,寬6-8mm,先端圓鈍,具短尖頭,基部楔形,下延至葉輛,兩面密被鱗片。頂生傘形花序,排成頭狀,有花5-8朵,花梗極短,有鱗片;花萼5深裂,裂片長圓形,不等大;花冠鐘狀,藍紫色,長約1.5cm,上部5裂,裂片圓形,開展;雄蕊10,伸出花冠外,花絲下部有柔毛;子房1,密被鱗片,花柱細長,柱頭頭狀。蒴果卵形,長4-5mm,粗3mm,被鱗片,花萼宿存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日。
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2500-3600m的高山草原、灌叢林或雜木林中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陜西南部、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【性狀】 性狀鑒別 葉片多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圓形,長1.0-1.5cm,寬4-7mm,兩端鈍圓,全緣,邊緣微向下反卷,上面密被銀白色或綠色腺鱗;葉柄長約3mm,被鱗片。

花皺縮破碎,淡棕黃色、淡藍色或紫藍色,完整者,花萼5深裂,裂片卵圓形,花冠漏斗狀,雄蕊10,花藥卵形,棕紅色。氣濃香,味苦、微澀。

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:上、下表皮均有盤狀腺鱗,下表皮細胞乳頭狀突起。盤狀腺鱗由多細胞組成,周邊細胞呈輻射狀排列,淡黃色或黃褐色,直徑430-540μm;柄細胞4或6列。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。

化學成份】 葉和嫩枝含多種揮發(fā)油,從中鑒定了20種化合物,其中首次從杜鵑屬植物分到的有:順式-a-羅勒烯(cis-α-ocimene),β-古蕓烯(β-gurjunene),α-葎草烯(α-humulene),左旋-16α-貝殼杉醇(kauran-16α-ol),乙酸龍腦酯(borneol acetate),α-松油醇(α-terpinol),4-松油醇(terpineol-4),反式松香芹醇(trans-pinocaveol),芳樟醇(linalool)和環(huán)氧葎草烯-Ⅱ(humelene epox-ide Ⅱ)等10種化合物,其余10種化合物為:右旋α-菠烯(α-pinene),消旋β-蒎烯(β-pinene),β-月桂烯(β-myrcene),δ-蓽澄茄烯(δ-cadinene),γ-芹子烯(γ-selinene),α-芹子烯(α-selinene),η-芹子烯(η-selinene),反式-β-金合歡烯(trans-β-farnesene),前異菖蒲烯二醇(preisocalamendiol)和檜腦(juniper camphor)[1]。從其水提取物中分離到10種成分,分別鑒定為:東莨菪素(scopoletin),(木岑)皮素(fraxetin),木藜蘆毒素(grayanotoxin)Ⅰ、Ⅱ、Ⅳ,棉子糖(raffinose),金絲桃甙(hyperin),頭花杜鵑素(capitatin)Ⅰ,槲皮素(quercetin)和楊梅樹皮素(myricetin)。

【性味】 辛;性溫

歸經(jīng)肺經(jīng)

【功效與作用】 祛痰止咳;暖胃止痛。主咳喘多痰;胃寒腹痛

【用法用量】 內(nèi)服:煎湯,6~9g;或浸酒;或研未,3~5g。

【各家論述】 《陜甘寧青中草藥選》:止咳平喘,祛痰。治慢性氣管炎,哮喘。

【摘錄】 《中華本草》

關(guān)于“小葉杜鵑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百科條目

個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作
導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