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根草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紅根草 | 中藥圖典 |
紅根草 Hónɡ Gēn Cǎo |
|
---|---|
![]() |
|
別名 | 紅根子、紅地膽、根下紅、關(guān)公須、落地紅、關(guān)羽須、土活血、小活血 |
功效作用 | 散風(fēng)熱,利咽喉。用于感冒發(fā)熱,急性扁桃體炎,肺炎,腸炎腹瀉,腹痛,痢疾。 |
英文名 | |
始載于 | |
毒性 | |
歸經(jīng) | |
藥性 | 涼 |
藥味 | 苦 |
紅根草,中藥名。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黃埔鼠尾的帶根全草。產(chǎn)于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《中國植物志》記載:“廣西用全草入藥,主治菌痢,腹瀉,腹痛,感冒?!?現(xiàn)代研究,紅根草還具有抗腫瘤的功效。此外,尚有報春花科同名植物紅根草。
目錄 |
基本信息
中藥名 紅根草
別名 紅地膽、關(guān)公須、紅根子、關(guān)羽須、土活血、小活血。
原植物 Salvia prionitis Hance(黃埔鼠尾)
來源 為唇形科 鼠尾草屬植物黃埔鼠尾Salvia prionitis Hance以全草入藥。夏秋采集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功效分類 疏風(fēng)清熱藥;利濕藥;止血安胎藥。
附注 植物描述,詳見詞條:黃埔鼠尾
化學(xué)成分
根含丹參酮(tanshinone)Ⅰ、ⅡA,紅根草鄰醌(saprorthoquinone),隱含丹參酮(cryptotanshinone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丹參新酮(miltirone),丹參新醌(danshenkinkun)B、D,去氫丹參新酮(dehydromiltirone),紅根草對醌(sapriparaquinone),紅根草內(nèi)酯(sapriolactone),丹參酚酮(salvinolone),丹參酚內(nèi)酯(salvinolactone),4-羥基紅根草對醌(4-hydroxysapriparaquinone),紅根草素(salvonitin),3-酮紅根草對醌(3-ketosapriparaquinone),鼠尾草呋萘嵌苯(salvilenone),3-羥基鼠尾草呋萘嵌苯酮(3-hydroxxysalvilenone),銀白鼠尾草二醇(arucadiol),總狀土木香醌(royleanone),柳杉酚(sugiol),彌羅松酚(ferruginol),紅根草種素(prionitin)?! ?/p>
藥理作用
抗腫瘤作用
紅根草中的紅根草含醌對白血病P388細胞有很強的抑制作用,1μg/ml 時抑制率可達92.7%.紅根草對醌對白血病P388細胞也有明顯的細胞毒性,根部的紅根草內(nèi)酯體外亦有抗淋巴白血病P388和鼻咽癌KB細胞的作用,ED50分別為2.80μg/ml 和1.68μg/ml?! ?/p>
抗菌作用
紅根草含醌100-1000μg/ml 對革蘭陽性菌、枯草村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拮抗作用。
其他作用
紅根草水煎劑0.4g在體外抗凝試驗中表現(xiàn)出完全性抗凝血作用。
紅根草水溶性部位注射液以相當(dāng)于30g(生藥)/kg劑量給小鼠腹腔注射,給藥后1.5h、3h,均見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極顯著提高。藥物以3mg(生藥)/ml 濃度給離體豚鼠心臟灌流,顯著增加冠脈流量?! ?/p>
中藥藥性
性味
⑴《中華本草》:微苦;性涼。
⑵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苦、微辛,平?! ?/p>
功效主治
疏風(fēng)清熱;利濕;止血安胎。用于感冒發(fā)熱;急性扁桃體炎;肺炎咳喘;咽喉腫痛;肝炎脅痛;腹瀉;痢疾;腎炎;吐血;胎漏?! ?/p>
用法用量
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,大劑量可用至45-60g;或研末吞服,每次-9g,每日2次。
其它相關(guān)
同名植物
紅根草(學(xué)名: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.)又名散血草、大田基黃、紅腳蘭(廣東),紅頭繩(浙江),為報春花科、珍珠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。生于海拔100-1150米的溝邊,田邊等低濕處。產(chǎn)于我國中南、華南、華東各省區(qū)。民間常用草藥,功能為清熱利濕,活血調(diào)經(jīng)。主治感冒、咳嗽咯血、腸炎、痢疾、肝炎、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、痛經(jīng)、白帶、乳腺炎、毒蛇咬傷、跌打損傷等。
|
關(guān)于“紅根草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