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移植
A+醫(yī)學百科 >> 肺移植 |
肺移植適應癥:
從原則上講,凡合并肺部感染的各種晚期肺實質或肺血管疾病只要心功能尚好,或右心功能可以恢復,不合并嚴重的冠心病或心辦膜病等,都是雙肺移植的適應癥.
肺移植禁忌證:
肺移植的絕對禁忌證有:
(1)單肺移植患者>65歲,雙肺移植者>55歲;
(2)左心功能不佳;
(3)不可逆的肝腎疾病;
(4)明顯的肺外全身性疾病,如膠原性疾病;
(6)病情危重,不能耐受手術;
(7)患者與家屬不配合。
相對禁忌證有:
(1)骨質疏松癥;
(2)應用激素;
(3)煙、酒嗜好或吸食毒品;
(4)用呼吸機;
(5)曾行一側開胸或胸骨正中切開術;
(7)營養(yǎng)狀況較差,體重<體重正常值的70%或>130%;
(8)結核病;
(9)有霉菌及非典型分支桿菌感
治療后注意事項:
(1)排斥反應的治療
(2)控制感染
肺是體內(nèi)惟一對外開放的臟器,移植后應用廣譜抗生素預防或治療感染,其他如霉菌感染、巨細胞病毒(CMV)感染則用相應的藥物治療。
肺移植治療疾病國內(nèi)指南
1979年北京辛育齡教授就為2例肺結核患者行肺移植,后因急性排斥及感染無法控制,分別于術后7及12天把移植肺切除,但這些大膽的嘗試大大地促進了中國肺移植事業(yè)地發(fā)展。
1993年哈爾濱醫(yī)科大學附屬第二醫(yī)院為1例原發(fā)性肺動脈高壓患者施行了肺移植,術后不久患者即死亡。
1995年北京阜外醫(yī)院行心肺聯(lián)合移植1例,存活15天。
1995年首都醫(yī)科大學安貞醫(yī)院完成國內(nèi)首例成功的肺移植。
1998年1月北京安貞醫(yī)院開展了國內(nèi)首例雙肺移植
自2002年9月以來,我國共施行肺移植30余例,大部分病例存活,其中部分病例未見文章及新聞報道。自2002年底以來,我院行肺移植術3例,患者存活最長時間7個月。
至目前,我國至少有18家醫(yī)院做了肺移植,可以獨立開展的有6家。
肺移植治療疾病國際指南
1946年俄羅斯著名生理學家里梅沃夫開始做肺移植的動物試驗,開創(chuàng)了肺移植的先河。
1963年國醫(yī)生哈迪(Hardy)施行了臨床肺移植
19世紀80年代中期,找到了解決支氣管吻合口裂開的方法后,肺移植術才真正在臨床上開展并取得了成功。
1983年11月7日加拿大多倫多總醫(yī)院的Cooper教授為一58歲男性終末期肺纖維化患者作了右肺移植,周后病人出院恢復正常生活,6年半后不幸死于腎功能衰竭。6年半中生活質量非常好,恢復全日工作,參加旅游,不知疲倦的進行肺移植的供、受體組織工作。
1983到1985年加拿大多倫多總醫(yī)院的Cooper教授領導的多倫多肺移植組共報告了7例單肺移植,5例存活,這更進一步促進了肺移植工作的開展。
1989年后肺移植例數(shù)迅速增加,1994年后基本穩(wěn)定在每年余例。
到1998年3月1日的統(tǒng)計,全世界共有150個單位,做肺移植8055例次(單肺移植4777例次,雙肺移植3278例次)。美國做的肺移植最多,其次是英國、法國和德國。平均1年存活率超過70%,3年存活率超過50%,5年存活率超過40%,7年存活率超過30%。
20世紀90年代初期,肺移植例數(shù)迅速增長;到90年代后期,每年手術量增長趨于緩慢。1995年以來基本保持每年1500例左右。
2002年底世界登記肺移植術共15000例,單肺移植和雙肺移植數(shù)量各占50%,約67%在美國完成。
關于“肺移植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