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診療/破傷風
醫(yī)學電子書 >> 《默克家庭診療手冊》 >> 感染性疾病 >> 厭氧菌感染 >> 破傷風 |
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|
|
破傷風(鎖頜癥)是一種由破傷風芽胞桿菌產生的毒素引起的疾病。
因頜骨肌痙攣解釋其鎖頜癥而得名,雖然本病在美國罕見,但可發(fā)生在世界各地特別是發(fā)展中國家。
破傷風桿菌的芽胞在土壤和動物大便中可存活數年,一旦破傷風桿菌進入人體,感染可發(fā)生在表面傷口和深部污染的傷口。在美國燒傷或外科傷口以及注射吸毒者感染破傷風具有特別的危險。分娩后可以發(fā)生產婦的子宮感染和新生兒臍帶殘段的感染(新生兒破傷風)。
破傷風桿菌在它們生長繁殖時產生一種毒素。正是這種毒素,而不是細菌本身引起了感染的癥狀。
目錄 |
癥狀
癥狀常在感染細菌后5~10天出現(xiàn),但能早至2天,晚到50天發(fā)生。最常見的癥狀為下頜僵硬,其他的癥狀有興奮不安,吞咽困難,易激動、頭痛、發(fā)熱、喉痛、寒顫、肌肉痙攣、頸臂和下肢僵硬。當疾病進展時,病人有張口困難。面部肌肉痙攣產生一種固定微笑的面部表情和眉弓上抬。腹部、頸部和背部肌肉發(fā)硬或痙攣引起頭及足跟向后拉,身體向前呈弓狀,下腹括約肌痙攣能導致便秘和尿潴留。
微小的擾亂如聲音、吞水或病床被震動均能引發(fā)痛苦的肌痙攣和全身出汗。當全身痙攣時,患者因發(fā)硬的胸部肌肉或喉痙攣而無法哭出聲和說話。這種情況也妨礙正常呼吸引起缺氧和致死性窒息。
病人常無發(fā)熱、呼吸和心跳通常加快,反射可以增強。
破傷風也可局限在傷口附近的一組肌肉,傷口鄰近的肌肉痙攣可持續(xù)數周。
診斷和預后
當患者有受傷史以后發(fā)生肌強直和痙攣時,醫(yī)生可懷疑為破傷風。雖然有時從傷口處刮取標本作培養(yǎng)時可獲得破傷風桿菌,但培養(yǎng)陰性不能排除破傷風的診斷。在世界范圍內破傷風的病死率為50%。死亡者主要為非常年幼的嬰兒和年邁的老人以及靜脈吸毒者。如果癥狀迅速加重或治療不及時,預后是很差的。
預防和治療
預防破傷風采用疫苗接種,這較發(fā)病后再治療它要好得多。在年幼兒童破傷風是聯(lián)合疫苗包括白喉和百日咳的一部分。成人每5~10年應接受破傷風疫苗加強注射。
一個受傷的人如5年內已經進行過破傷風疫苗加強注射,則不需要進一步的疫苗接種。然而如受傷者5年內未進行加強注射,則應在受傷后盡可能快地進行一次加強疫苗接種。從未接種過破傷風疫苗和沒有完成全程疫苗接種的受傷者,則給予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和每月1次共3針的疫苗接種的第一針。
應迅速處理傷口、仔細的清創(chuàng)——特別是深部的刺傷——因為臟的和壞死的組織促進破傷風桿菌的生長,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四環(huán)素亦可給予,但不能替代外科清除損傷的組織。
給予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中和破傷風毒素。給予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四環(huán)素是預防毒素的進一步產生。另外的藥物提供鎮(zhèn)靜、控制抽搐和松弛肌肉。
病人通常要住院,并保持病房的安靜。有中度到重度感染的人,可能需要人工呼吸機以幫助呼吸,營養(yǎng)可從靜脈給予或經鼻腔插入胃管給予。膀胱和直腸常需置入導管以便排尿和解便。病人在床上要頻繁翻身和鼓勵其咳嗽以幫助預防肺炎。給予可待因以減輕疼痛,可給予其他的藥物控制血壓和心率。
因為破傷風感染不會使身體對以后的感染產生免疫,所以在病人恢復后必須給予全程的預防接種。
參考
![]() ![]() |
|
關于“家庭診療/破傷風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